讨价还价几乎是所有消费者都有的心理,但在买药的时候,这种情况却很少出现,为什么?
因为,我们所处的场景,会使你产生一种“恐慌”的决策心理。而一个处于恐慌状态的人,如果能通过产品的购买消除这种恐慌感,他还会不会去讨价还价?甚至放弃购买?答案可想而知。
不过,恐慌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,却并不一定能促成一次购买。一次有效的恐慌式营销,显然不只是吓一吓消费者这么简单。
举个例子,假设某医药炮退业务。如果你想销售减肥药,消费者会不会因为你的一句“肥胖有害健康”而感到恐慌,然后立马购买几个疗程的减肥产品?
估计有人会觉得,这种轻飘飘的话恐吓力度不够,那么我们换种方式,当你给他罗列出很多因为肥胖带来的疾病,甚至死亡的案例时,效果好像也没有那么好。
他非但不会购买你们的产品,还会对这位销售人员甚至整个品牌产生反感的情绪。
所以,从人性角度来说,恐慌的确是能够最快让用户转化的因素,但一旦操作不好,便会起到反向作用。
通常,一个合格的恐慌影响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。
适当制造恐慌
凡事都要适度,“制造恐慌”这种事情也不例外。
消费者若是能产生平稳的恐慌情绪,就会“担忧”,会因为所担忧的事情去寻找解决办法。
举个栗子。
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,就先修缮房屋门窗,这一行为是为了避免以后下雨。
换而言之,没有下雨的时候,那些修缮房屋的建筑材料,甚至是遮雨的工具,都会因为“下雨天被淋”这一潜在的担忧而卖出。
恐慌营销的另一个概念便是害怕。但很多人在面对害怕的事情,本能的反应并不是去解决,而是去逃避。
如果一个卖车险的人,给你看了好多段大货车侧翻砸中小车的视频,然后告诉你如果购买保险就能最大的挽回损失时。
你是会选择购买保险?还是选择离大货车远一点?就算保险公司赔付的金额再高,大家更宁愿这件事情没有发生。
当我们所制造出的恐慌,最好是一些可能会发生,但不至于无力挽回的事件,一旦让消费者产生了“害怕”,就很难售出产品了。
制造恐慌后,你的产品能解决吗
对于消费者来说,产生恐慌以后肯定会想着怎么解决。如果在这个时候推出一款能够帮他们解决问题的产品,效果一定事半功倍。
比方说,一家卖摄像头的公司,广告是房屋被盗或是起火,先把灾难罗列出来以后,接着话锋一转,说你需要的是某某牌摄像头。
我承认,摄像头的存在确实能让你观察到家中的情况。
可是,观察到了,然后呢?
就算我们能通过视频中的资料追到盗窃者,也未必能如数追回自己的财务,不但有财务上的损失,自己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。
要真正杜绝这种情况,关好门窗,锁好贵重物品,做好防盗措施才是最重要的。
这种情况下,推销防盗门防盗窗会不会效果好一点?
所以,如果你的产品不能消除你制造的恐惧,消费者放弃购买也是情理之中。
而那些成功的恐慌式营销,都有能解决问题的产品。
比如说凉茶加多宝,先是制造一个“吃串上火”的恐慌,然后通过“喝加多宝”这一方案来解决。

人性,城堡的突破口
虽说每个消费者都有不同的心理诉求,但不同的群体之中,却有一些共性的负面情绪。
像老年人想健康长寿,女性想年轻貌美,年轻人害怕孤独,这些都是消费者心理上的“弱点”,也是我们制造恐慌的方向。
比如去年,百雀羚有一支刷爆了朋友圈的广告,这支长达427厘米一镜到底的《一九三一》讲述了百雀羚品牌的起源。
故事的主人公,阿玲的最后一句台词很有意思:“我的任务就是,与时间作对。”

会让消费者潜意识觉得,使用了百雀羚的产品,也会像阿玲一样永葆青春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打工族涌入大城市,他们背井离乡,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,但却没有几个能真正称得上朋友的。
这种时候,想要社交的欲望,想要分享的欲望尤为强烈。
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,“孤独和不被关注”是被制造出来的恐慌,而“用社交软件记录和分享”是解决方案。

没有完美的营销方案,也没有完美的消费者,怎样唤起消费者可能存在的恐慌,并帮他解决问题,这才是双赢。
好了,本篇文章到此就结束了。
在此,小编郑重通知厚昌学院第四期全网营销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,有意者可加微信zy3430564994免费领取试听视频,如果您参加了赵阳整合营销培训,将会有以下收获:
1、可以深入了解更多的网络营销渠道,建立整合营销思维。
2、能够制定适合自己项目的整合营销方案。
3、具备建立和管理整合营销团队的能力。
4、提升项目网络营销效果,增加更多销售机会。
5、增加团队管理经验,明确各岗位考核指标。
6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,跳出单一渠道营销思维,提升营销格局。
7、加入总监和老板级别的圈子。
厚昌学院-整合营销1群:543613831
网络营销老司机的聚集地——微信公众号厚昌学院
往期回顾: